<一>、裝配式建筑的優點
1、建設
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和施工是密切相關的。在建筑設計階段,要依據統一的標準,建筑物和構件要進行標準化制造,從而有利于大型工程的建設以及重復性的施工流程的實施。在傳統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,使用現澆混凝土的方式建造,養護時間較長,天氣狀況會對施工現場有明顯影響,工期不能掌控。有數據表明,相對于在現場用人工方式施工,使用預制裝配式方式進行施工,工期會減少30%左右。
2、建筑品質
工廠預制的建筑構件,由于使用了技術及化設備,同時技術工人性強,可以生產出較建筑構件,因此建筑的質量得以。相關研究表明,現場進行裝飾瓷磚的粘貼,溫度環境會對粘貼效果產生較大影響,很難其度。如果使用預制掛板,通過使用預制混凝土粘貼瓷磚,相比前者,其粘貼強度會高出九倍。另外,工業化生產出來的建筑構件精度較高,品質,后期現場進行無縫拼裝,使建筑的整體質量得以,,高。
3、環保低碳、低能耗
裝配式施工方法,現場基本無濕作業,不會產生過多的建筑垃圾、粉塵,工地的噪音也較小。在建筑的內隔墻及外墻上,使用的墻板都是預制的,而非運用茹土磚,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。除此之外,在工業化方法制成的建筑構件,所產生的廢料在廠內即可進行回收利用。主體結構使用年限長,預制墻板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拆除換。當存在再次裝修的要求,對成品部品進行換,無須對建筑主體進行拆改,可減少建筑垃圾。
在全社會能源消耗中,民用建筑的建造所消耗的能源占比將近一半。在相同的室內溫度環境中,我國建筑的能源消耗量比歐美要超出兩到三倍。根據預測,到2020年,建筑的能源消耗總量在整個能源消耗總量中的占比會大于三分之一。通過使用工業化手段制成的預制構件進行裝配的建筑,能降低建筑業的能源消耗,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萬科在這方面進行過實驗統計,相比較于過去的施工模式,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單位面積的水量消耗下降約64%,能源消耗下降約37%,人工減少約48%,建筑垃圾產生量下降約59%,產生的污水量下降約65%。
4、整體經濟效益提升
1)降低建設成本。采用批量方式,能減少人力、建筑材料以及能源消耗,從而減少建設成本。根據江蘇的建筑行業組織進行的統計,使用新型建筑方式,相對于過去使用的現場施工方式,整體造價下降10%,項目工期縮減30%,建筑材料費用減少80%02)減少工期。使用機械,大批量生產預制件進行建筑裝配,能減少鋼結構生產施工時間,為商和施工方帶來時間上的價值。
3)有利于建筑運維成本的降低。使用工業化的建造方式,建設標準明顯提升,建筑質量大幅改變,提升了建筑的性和可改造性,能使得建筑的運營維護的支出降低。
總之,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看,工業化方式建造的裝配式建筑將提升建筑物的性價比。
<二>、鋼結構工程建筑中有幾種體系
鋼結構廠房是目前建筑行業建筑水平的直接反應,因此,無論是從國內還來看鋼結構工程的發展也都高速的發展,鋼結構工程也因此而備受矚目。而目前在鋼結構工程其結構模型主要有四種,具體為以下幾類。
1.冷彎薄壁型鋼體系,這種體系下,鋼結構工程的構件用薄鋼板冷彎成C形、Z形構件,可單獨使用,也可組合使用,不過,桿件間連接采用自攻螺釘節點剛性不易,抗側能力較差,一般只用于1~2層住宅或別墅。
2.框架體系,這種鋼結構工程縱橫向都設成鋼框架,門窗設置靈活,可提供較大的開間,因此在多層鋼結構住宅中應用較廣。
3.框架支撐體系,這種體系下,鋼結構工程一般多重抗側體系,而且梁柱節點,柱腳節點可設計成鉸接、半剛接,施工構造簡單,基礎主要承受軸力,體形較小。
4.框架剪力墻體系,在這個體系下主要應用于低多層住宅中。目前應用也廣泛這四種鋼結構的體系,也構成了鋼結構工程的主要結構體系,對于鋼結構工程的發展也有著好的作用。